【Seminar第七讲】赵冬博士:基于社会运动视角的绿色建筑运动框模型

2021-04-30

课题组于4月29日上午在清华大学西主楼凌常峰B会议室举办了第七期“李楠研究小组系列学术邀请报告”。本次活动由李楠老师主持,邀请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赵冬老师做了题为“基于社会学视角的绿色运动框架”的学术报告。除本课题组师生外,本次报告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美国东北大学的10位老师和同学在线参加。


赵冬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绿色建筑、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近年来,赵冬博士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与“人与建筑的一体化”(human-building integration)相关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的方法,将人的需求考虑到建筑设计中,让绿色建筑更适合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系统的有效性。在这次报告中,赵冬博士介绍了他从社会学角度对绿色建筑及其推广过程的研究和思考。


赵冬博士指出,随着气候变迁和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号召,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绿色建筑的推广既是一个工程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科学、建筑材料、建筑系统等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发展无疑是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基础;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推广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社会运动”,即人们对公共政策和公众行为的变化的诉求,对绿色建筑经济有效性、可持续性、舒适度的关注也同样必要。


接下来,赵冬博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的研究中对绿色建筑运动框架的定义,以及利用标杆分析法对美国、巴西、印度绿色建筑运动发展历程的分析。赵冬老师运用运动的执行者、参与者以及政治范畴、底层社会的应用构建了具有四个维度的绿色建筑运动分析框架(见图1)。利用这个框架,可以将绿色建筑运动中的参与主体分为四类:一是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相关学会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标准规范;三是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公共政策,包括财务政策和一些行政手段;四是公共行为,即公司奖励和市场接受度。基于这个框架,赵冬老师还介绍了他的研究中对美国、印度和巴西三个国家的绿色建筑运动过程的分析(见图2)。


图1 报告内容展示(一)


图2 报告内容展示(二)


总体来看,绿色建筑运动是有一定范式的,即在初期由运动的执行者推动,然后由政府在早期介入,自上而下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相关产业和行业协会在绿色建筑的推广过程中提供了强劲的推力,而一些外界的助力(例如联合国的要求、世界杯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也对绿色建筑的推广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赵冬老师提到,绿色建筑运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将会有很多旧的产业被淘汰,同时也会有新的产业兴起,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程度;从巴西、印度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某些重要的社会运动或外界助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一些起步较晚的国家也可以较快地追赶上绿色建筑运动先驱国家的脚步(见图3)。


图3 报告内容展示(三)



报告的最后设置了交流环节,同学们就绿色建筑的公众接受度、跨学科研究和攻读博士过程中的困惑同赵冬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在提到“研究中工程学视角与社会学视角的转变与融合”时,赵冬博士提到工程问题和社会学问题其实有共性可求,有时候我们自己研究的东西往往会有一些局限性,这时,其他学科的体系、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去拓展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此外,同学们也对“做教职与博士阶段的不同”和“如何评价自己研究的创新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赵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大家一致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学者,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接触更多新的事物,学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同时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跟别人交流。整个交流环节氛围轻松活跃,赵冬老师结合自己做研究的相关经验给在场的博士生提出了不少建议,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图4 赵冬老师、李楠老师与同学们的线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