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第一位博士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啦!

2020-09-17

疫情过后,在线下的答辩会让人更加珍惜。我们课题组的第一位博士生——林婧申请了线下答辩,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她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时间

2020年97日下午1点,林婧的学位论文《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研究》答辩会在清华大学西主楼纳什会议室正式开始。


林婧开始进行博士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成员

本次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主持,由北京科技大学许镇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饶俪琳副研究员、清华大学李瑞敏副教授、清华大学郭红领副教授和李楠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清华大学林佳瑞助理研究员任秘书,方东平教授课题组、陆新征教授课题组、饶俪琳副研究员课题组及导师李楠副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旁听,与会师生共计20余人。

2 答辩委员会成员


答辩环节

整个答辩过程严格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和流程进行。分委员会代表李瑞敏副教授宣读由分委员会主席审批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的名单,答辩委员会主席陆新征教授宣布答辩会开始。答辩委员会秘书林佳瑞助理研究员介绍林婧的基本情况,包括简历和来校后的学习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林婧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到会人员提问,林婧在汇总所有提问后统一对问题进行回答。林婧回答完毕后,答辩会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内部会议,答辩委员会秘书林佳瑞助理研究员宣读汇总的同行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答辩人是否达到学位条例中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并进行投票表决,讨论并签署答辩决议书。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陆新征教授宣布投票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并宣布答辩会结束。


答辩过程


林婧博士论文简介

本论文建立了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的理论框架,考虑了人的寻路行为各相关认知环节及火灾应激压力的影响,从认知过程的角度阐明了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机理;提出了融合多通道感官刺激的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沉浸式VR实验研究方法,研发了软硬件一体化的VR实验原型系统,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VR实验数据,建立了考虑人流模式和文化背景影响的特定建筑火灾场景定量化个体路径决策模型;基于元分析,提出了面向出口标识等建筑环境信息的建筑火灾场景定量化个体路径决策模型;为建筑火灾中的群体疏散仿真提供了微观基础。


答辩决议

理解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对降低火灾人员伤亡风险至关重要,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论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格式规范,达到了工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答辩过程表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经答辩委员投票表决,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林婧工学博士学位。


林婧答辩感言

在答辩委员会主席陆新征教授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后,林婧准备了两束鲜花分别送过了导师李楠副教授和为其研究提供指导的饶俪琳副研究员,以感谢两位老师对其研究的指导与帮助。


4 答辩结束合影

林婧个人简介

1994年生,20109月至20148月在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系读本科,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49月至20174月在同济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读硕士,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20159月至20174月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管理工程双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20179月博士入学。博士三年期间成果丰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博士学业。


林婧参与2项教改项目、6项科研项目(含1项重大项目)。已发表6篇一作(含导师一作)SCI/SSCI论文,3篇二作SCI/SSCI论文,3篇一作(含导师一作)EI检索会议论文。参与编写专著一本,申请或授权7项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担任4SCIE/SSCI期刊审稿人。入选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研究生学术新秀。

 

林婧博士即将入职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管理系并担任副教授,祝愿林婧博士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创佳绩!